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头痛、恶心和腹泻等症状,通常这些症状较轻,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1.注射部位红肿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红肿通常出现在针头刺入的部位,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触痛。
2.发热
由于个体差异,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身体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进而引发短暂性低烧现象。
体温通常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至正常范围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36小时。
3.头痛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脑神经,引起头痛的症状。头痛通常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有时可呈搏动性痛感,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4.恶心
当患者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时,会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收缩,此时胃内容物逆流回咽部,刺激呕吐中枢,就会产生恶心的感觉。恶心常伴随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呕吐。
5.腹泻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其特有的抗原成分可能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使胃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引起腹泻的现象发生。腹泻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水样,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以及便常规。必要时,还应配合医生完善脊髓灰质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注射部位红肿,可使用冷敷缓解;若为轻度发热,则不需特殊处理,注意监测体温即可;若为中重度发热,则需要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来降温。对于其他症状则需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未经处理的水源和食物,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