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科室详情

首页
首页 简介 专家 科室 指南 评价
妇产科

主页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科室互联网影响力
605025总访问量
0主任医师
0患者评价
0昨日访问量
11038科普文章
0科室医师
妇产科简介
(一)概况   1934年博济医院改造旧房舍,重建新住院大楼(即现在博济楼后座),新大楼建成设有妇产科病房。   1953年前本院已有妇产科病床20多张,1953年后三校合并时取消了本院妇产科。1957年重新恢复本院妇科病房,1959年又开设产科病房,此时病床总数达60多张,郑惠国任主任。   60年代,妇产科的病床数和医护人员不断增加, 60年代初期,本科在省内率先筹建成立妇产科内分泌实验室。   70年代初本科进一步发展壮大,拥有3个专业组:计划生育、内分泌和肿瘤专业组。70年代后期,本科正式成立围产专业组,由何秀琼教授负责主持工作。肿瘤专业组由潘国权教授负责主持工作。   80年代中后期,邝健全教授任妇产科主任,全科有医生20余人,其中职称以上的医师有9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0余人。妇科病房和产科病房共有床位数达70多张。   90年代,吕超任妇产科主任,全科共有医生43人,其中教授及主任医师7人(包括博士导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副研究员13人,主治医师及讲师11人,住院医生12人;   90年代后期,杨冬梓教授任妇产科主任,妇产科设有妇科内分泌和计划生育专科、妇科肿瘤专科和围产专科,搬入岭南楼后病床数达109张。2001年建起了现代化的生殖医学部,   2011年根据当时卫生部的临床学科分布,妇产科分为生殖内分泌专科(含生殖医学部)、妇科肿瘤专科、普通妇科和围产医学专科, 拥有病床近150张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人才梯队。目前全科医师97名,正高职称6名,副高以上职称20名。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   妇产科自建科以来,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许多知名教授前辈为我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郑惠国、潘国权、何秀琼、邝健全、吕超、陈学煌、罗启东、沙孝珍、刘新质、陈湘云、杨冬梓、林仲秋、张建平等教授。目前,他们部分仍工作在医教研的第一线,为本科的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本科年轻的一代新人已逐步走上重要岗位,在前辈的指导下,成为妇产科医教研工作的中流砥柱,大批的年轻正、副高已构成本科力量较雄厚的人才梯队。 二、医疗/医技   50年代本科首先在省内开展腹膜外剖宫产术和阴式宫颈癌根治术(schautter术式)。   60年代,我科开展了多项阴式手术,并在全省各地进行示范,推广治疗子宫脱垂的多种术式、尿瘘修补术、阴式结扎术等。60年代初期,妇产科内分泌实验室成功开展了减量避孕药安全性的研究工作,并为全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妇产科实验室技术人员,为广东省开展妇产科内分泌方面的医疗和研究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70年代初本科进一步发展壮大,计划生育专业组在郑惠国、陈学煌等教授的努力下,率先在国内进行苯酚胶浆黏堵输卵管绝育术研究,取得成功,收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及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内分泌专业组在郑惠国、邝健全、吕超等教授的带领下,在妇科内分泌临床和实验室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70年代末,本科开始开展宫腔镜在临床的应用和研究工作,并在省内最早开办全国性宫腔镜应用学习班。   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科广泛开展各种妇产科手术及诊疗新技术。期间,输卵管药物(苯酚胶浆)粘堵绝育术研究获得我国“七五”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邝健全教授等对输卵管药物(苯酚胶浆)粘堵绝育术的可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创造改良式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取得复孕率达76%的好成绩,该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至今,妇产科构建了建立了一支学科完整、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在医教研各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学科梯队,形成了专业齐全、特色突出的多亚学科群。生殖内分泌专科对各种常见及复杂疑难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形成规范化的诊治和完善的辅助检查体系。在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保护、卵巢功能减退妇女的诊治等方面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学科带头人杨冬梓教授是全国顶尖的著名专家,她带领本专科先后开展了小儿和青春期妇科学、绝经医学、生殖医学(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等亚专科工作;并领头在国内最早开展雄激素分类测定、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异常筛查等新技术以及开展保存生育功能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科技成果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带领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大大提高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周期数量和质量,使专科成为开展业务最全面最先进的生殖内分泌专科。妇科肿瘤亚专科学科骨干林仲秋教授,掌握特色技术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项,其中宫颈广泛切除术及盆底功能重建术为国内领先的新技术。2005年“肿瘤测量钳”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奖”。2013年,妇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杨冬梓教授。 三、教学   作为教学医院,我科先后承担着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系、公共卫生学系、妇幼专业、护理系、医学大专班和卫校等多个专业(及北京市一些医疗单位)的理论课、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自90年开始,承担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自2010年开始,承担了中山大学医学部临床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至今,先后多人分别获教育部、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南粤优秀教师和宝钢优秀教师称号。 四、学术科研   建科以来我科就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优生优育技术进步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等60余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 20余篇,主编及参编了20余部学术著作。
展开全部
收起
妇产科专家全部医生
其它科室
健康资讯
同类科室推荐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