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身上痒一挠就起疙瘩可能是荨麻疹、妊娠瘙痒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各种过敏原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的一种变态反应。当孕妇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局部水肿和红斑。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荨麻疹的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
2.妊娠瘙痒症
妊娠瘙痒症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瘙痒感。轻度妊娠瘙痒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重度则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止痒。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于胆管功能障碍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造成胆汁在肝脏中积累。胆汁酸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会导致皮肤瘙痒。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改善不适症状。
4.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高血糖状态,导致周围神经受损,进而出现全身瘙痒的情况。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饮食疗法、胰岛素注射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瘙痒症状。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内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高水平的IgM可以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引起皮肤组织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瘙痒。针对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例如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以降低IgM水平,缓解瘙痒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孕妇的皮肤状况,特别是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皮损出现。必要时,建议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测试以及IgE水平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