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腹泻的致病菌包括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以及产毒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后会出现腹泻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1.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感染会导致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进而引发腹泻。针对志贺菌属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
2.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侵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和内毒素,导致肠粘膜受损,出现水样便。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刺激小肠上皮细胞过度分泌液体,导致腹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万古霉素、甲硝唑等药物以控制感染。
4.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使细胞膜上的氯通道开放,造成大量氯离子丢失,从而引起剧烈腹泻。针对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首要措施是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体液平衡。此外,口服补液盐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5.产毒性大肠杆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通过分泌一种毒素,即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增加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导致细胞过度分泌水分和电解质,引起水样腹泻。对于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补液盐以及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
腹泻严重时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现象发生。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和培养等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