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就医助手

中医认为小儿哮喘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认为小儿哮喘可能是由痰浊内蕴、肺肾亏虚、脾肺气虚、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等病因导致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由于小儿哮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痰浊内蕴

痰浊内蕴是指体内湿邪积聚,化生痰浊,痰浊上犯于肺而引起咳嗽喘息等症状。此时可选用二陈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其中半夏、橘红为主药,二者合用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生姜、大枣为辅药,具有行气和中的作用。

2.肺肾亏虚

肺肾亏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不当导致肺脏精气虚弱,肾脏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等现象。针对此证候,可以采用补益肺肾的方法进行调理,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药方剂。

3.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是因为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到肺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肺气虚弱,不能宣发肃降,进而引发咳喘。治疗宜健脾益气、补肺固表,可用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黄芪、防风则能补肺固表。

4.风寒袭肺

风寒袭肺是外感风寒邪气侵入肺脏所致,风寒之邪易伤阳气,使肺气郁闭,肺失宣降,从而引发咳嗽、咯痰清稀等症状。此时可选用三拗片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方中麻黄辛温宣肺,杏仁苦泄利肺,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肺平喘之效。

5.痰热壅肺

痰热壅肺多由燥热伤津、阴液耗损、炼液成痰、灼津为热所致,痰湿与热邪互结于肺,致肺失宣降,痰涎壅塞,气道被痰所阻,故见胸闷气促、咳嗽、痰黄稠厚、舌苔黄腻等症。常用清肺化痰药物有鲜竹沥口服溶液、复方鲜竹沥液等,其均含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等成分,能够清热化痰、润燥止咳。

建议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食物,以免助湿生痰。

2023-07-11 13:47举报/反馈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