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受损时,会出现大腿前外侧肌群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跨阈步态、肌肉萎缩、下肢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治疗。
1.大腿前外侧肌群无力
股神经由腰丛发出,在穿过骨盆腔时易受损伤。当股神经受损时,会导致支配大腿前外侧肌群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上述症状。大腿前外侧肌群位于大腿前方,包括股直肌、缝匠肌等,这些肌肉对于站立和行走至关重要。
2.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股神经受损后,其所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兴奋性刺激,因此会出现膝跳反射减弱或者消失的现象。
膝跳反射属于牵张反射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刺激之后,通过传入纤维传导到脊髓中枢,然后再通过传出纤维使股四头肌产生收缩反应,从而表现为小腿突然抬起的情况。
3.跨阈步态
跨阈步态是指患者在行走时会将一只脚尖先着地,然后缓慢拖曳向前,以避免摔倒。这种步态通常是因为股神经受损导致的下肢肌肉力量不平衡所致。跨阈步态主要出现在双下肢病变或共济失调的情况下,是一种保护性的姿势调整动作。
4.肌肉萎缩
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大腿前外侧肌群废用性萎缩,因为缺乏神经信号的刺激和控制,这些肌肉无法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发展。肌肉萎缩通常发生在长期不使用或受伤的肢体,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旨在减少不需要的组织体积。
5.下肢皮肤感觉减退
股神经受损可能影响周围神经的功能,导致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股神经分布于大腿前外侧区域,负责传递来自皮肤表面的触觉信息至大脑皮层。当神经受损时,这些信息传输受阻,造成感觉减退。
针对股神经受损,建议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等,以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制作以及在严重情况下考虑手术修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支持,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