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盲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腹痛
慢性盲肠炎是由盲肠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和神经反射性疼痛。这种炎症会导致肠道蠕动异常,进而引发腹痛。腹痛通常位于右下腹,可能伴有间歇性的钝痛或绞痛。
2.腹部压痛
当盲肠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增加其敏感度和压力,导致按压时出现压痛点。压痛点通常位于右下腹的麦氏点处。
3.恶心
慢性盲肠炎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动力减弱,从而产生恶心感。恶心常伴随腹痛,在进食后加剧。
4.呕吐
慢性盲肠炎可导致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毒素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吸收增多,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呕吐反应。呕吐多为突然发生的喷射状,可能是慢性盲肠炎急性发作的表现。
5.发热
由于盲肠壁上的淋巴结发生炎症反应,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以对抗感染源,此时可能会释放内啡肽等促热因子,引起体温上升。发热通常呈低至中度,可能伴有出汗和倦怠感。
针对慢性盲肠炎的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RP值检测以及盲肠超声波检查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药物,重症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变部分。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纤维、辛辣或油腻的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