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饿了就痛可能是饮食不当、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https://image.39.net/auth/w/20180409/20725.jpg)
1.饮食不当
由于饥饿状态下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过多的胃酸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从而引起疼痛。可以适当进食苏打饼干、馒头等碱性食物中和胃酸缓解不适症状。
2.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多为空腹时发生,可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
3.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于长期存在各种刺激因素,如酒精、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引起胃部不适,饥饿时胃酸分泌增加,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4.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慢性或者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综合征,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此时胃排空减慢,当饥饿时胃内压力增高,就会诱发疼痛。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促胃动力药,如盐酸伊托必利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改善症状。
5.胃下垂
胃下垂是因为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以及腹肌收缩力减弱,使站立时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胃下垂后,胃的位置下降,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胃部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的感觉。对于重度胃下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胃固定术、胃部分切除术等。
针对胃饿了就痛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展情况,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胃镜检查、超声波检查或血液生化分析,以评估胃部状况和排除其他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