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部受伤颅内出血可能表现为呕吐、头部肿胀、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肌张力减低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1.呕吐
颅内出血导致脑水肿和压力增高,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引发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上腹部或咽喉部,是由于血液刺激了位于大脑内的呕吐中枢所致。
2.头部肿胀
头部受到外伤后,会导致头皮下的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周围结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水肿,进一步加重肿胀。
肿胀通常出现在受伤区域,可能伴有疼痛或触痛。
3.意识障碍
颅内出血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活动,使神经元受损或死亡,进而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控制等高级功能,包括意识状态。意识障碍可以表现为从嗜睡到昏迷的不同程度,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4.烦躁不安
颅内压增高会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这些不适感会使新生儿感到不舒服,从而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这种症状通常伴随着上述其他症状,如呕吐、头痛等,在头部受伤后的早期阶段最为明显。
5.肌张力减低
颅内出血会影响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受阻,从而使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出现肌张力降低的情况。肌张力减低可能导致肢体无力或瘫痪,特别是在受伤的大脑半球对应的身体侧别。
针对颅内出血的症状,建议进行头颅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以评估损伤情况。新生儿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必要时需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在护理方面,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避免剧烈移动以防加重颅内压增高,并确保其安静休息,减少不必要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