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可采取氧疗、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治疗、体位引流、胸腔积液穿刺引流等治疗措施。
1.氧疗
通过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来纠正低氧血症,具体做法包括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伴低氧血症的情况。
2.机械通气
采用人工手段提供正压呼吸支持以改善通气功能,如经皮电刺激、声门上气道装置等。当传统氧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应用。
需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可能出现并发症。
3.肺表面活性剂治疗
通过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来降低肺顺应性增高,减轻肺水肿;例如脂质类肺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主要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他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情况下的辅助治疗。
4.体位引流
改变身体姿势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促进痰液排出,例如头低位俯卧位引流。用于排痰困难导致的呼吸道阻塞或窒息风险。
5.胸腔积液穿刺引流
对于胸部X线检查显示有大量胸腔积液者,在局部麻醉下由医生将一根细针插入胸壁抽取积液。此方法适合于缓解因严重感染引起的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所引发之不适症状。
在实施上述治疗前,应评估患儿的年龄、体重以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并按医嘱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