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前者症状较轻,后者可能引起持续的肝脏损害。
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短期内大量肝细胞被破坏所致,因此症状相对轻微;而慢性乙型肝炎则是由于病毒持续复制,对肝脏产生长期的侵袭作用,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纤维化、硬化等病变,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急性乙型肝炎在及时抗病毒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预后较好;慢性乙型肝炎若未得到规范管理,可能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都属于传染病范畴,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为避免交叉感染,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遵守正确的安全性行为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