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膜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腹部不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腹泻
肠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产生毒素和刺激性物质,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和电解质失衡。这会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进而引发腹泻。主要发生在小肠和大肠,通常伴随频繁的稀便或水样便。
2.腹胀
由于感染会诱发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引起气体积聚。
同时炎症还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了腹胀的发生。腹胀通常出现在整个腹部,可能伴有腹部膨隆的感觉。
3.呕吐
肠膜炎时,炎症刺激胃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增加胃肠道压力,可能导致呕吐发生。此外,炎症还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和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进一步加剧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但也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呕吐物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或黄色胆汁。
4.发热
当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物质会提高体温中枢的温度设定点,导致发热。发热通常伴随着中心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出汗或寒战。
5.腹部不适
肠膜炎可导致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出现痉挛性疼痛的情况。此外,炎症还可能引起肠道水肿和渗出,导致腹部压痛和不适感。腹部不适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阵发性的,疼痛位置可能集中在肚脐周围。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RP值检测以及粪便常规化验以评估感染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和排泄量,避免食用高纤维或难以消化的食物,确保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