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食物、水和密切接触传播。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菌属产生的内毒素可引起结肠黏膜坏死、脱落,导致腹泻。当患者排出带有志贺菌的粪便时,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以及里急后重感,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通常需进行大便常规加隐血试验、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白细胞计数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还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以评估腹部情况。治疗细菌性痢疾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为预防细菌性痢疾,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在进食前要彻底洗手。同时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