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血便,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贫血,建议及时就医。
1.腹泻
结肠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结肠和直肠,但有时也可能涉及整个消化道。
2.腹痛
结肠炎患者由于炎症因子刺激结肠壁,会引起平滑肌收缩异常,从而出现腹痛的情况。腹痛一般集中在下腹部,可能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
3.里急后重
当结肠发生炎症时,会刺激肠道产生排便感,但实际排出来的大便并不多,这被称为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的感觉主要出现在直肠区域,伴随着强烈的排便欲望。
4.黏液血便
结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和损伤,可能导致出血,血液与肠道分泌物混合形成黏液血便。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有鲜红色血液或脓液,严重程度不一。
5.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由结肠炎导致反复出血所致。贫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的表现。
针对结肠炎的症状,可以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评估结肠病变情况。治疗措施包括口服美沙拉嗪等抗炎药物以及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纤维、辛辣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