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和出血倾向,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骨痛
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和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这些病变通常发生在扁平骨如肋骨、脊柱和颅底。疼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2.贫血
由于肿瘤细胞异常增生,会抑制红系祖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从而影响到正常的造血功能,出现贫血的情况。
贫血可能导致疲劳、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3.肾功能损害
骨髓瘤细胞产生的轻链蛋白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沉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形成淀粉样物质,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坏死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慢性肾衰竭。
4.高钙血症
当骨髓瘤细胞破坏骨组织并释放出钙离子时,会导致血液中的钙含量升高。此外,骨髓瘤细胞产生的一种叫做破骨细胞活化因子的蛋白质也能够刺激破骨细胞活动,加速骨质溶解,进一步促进钙从骨骼中释放出来。高钙血症的症状包括口渴、多尿、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倦怠、抑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5.出血倾向
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压迫骨髓造血干细胞所致,此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巨球蛋白血症使纤维蛋白原减少,因此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出血倾向可能导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可以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还可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骨髓瘤细胞的数量。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感染风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