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指食管下段和胃底黏膜下血管异常扩张、迂曲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导致的门腔静脉间交通支开放所致。
肝脏在受到严重损害后,其合成和分泌白蛋白的能力下降,血液中的水分会渗入腹腔形成腹水;同时为保持血液循环稳定,身体会通过收缩毛细血管来减少血容量,这进一步增加了门脉压力。当门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会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引起呕血、黑便等现象,严重时可导致贫血、休克甚至死亡。
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等方式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行诊断。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肝脏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脾肿大等情况;而内镜检查则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和胃部的病变情况。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处理,如酒精性肝炎引起的戒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损肝药物并保肝治疗。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手术方式进行干预。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的风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