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4大病因包括上消化道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明确前应避免盲目用药。
1.上消化道溃疡
上消化道溃疡是由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激反应等引起的黏膜损伤导致的,会导致局部血管暴露和破裂,引起出血。对于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
2.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壁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包括毛细血管,从而引起出血。针对胃癌所致的出血,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腹腔镜下胃癌治疗术等。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时门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静脉扩张形成曲张静脉,在暴饮暴食或粗糙食物刺激下易发生破裂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可减轻门脉高压,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4.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由于酒精中毒、药物过量等原因导致胃黏膜急性损伤而引起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胃黏膜,还可以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方式进一步确定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