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黄染、瘙痒、疲劳、右上腹痛、灰白色便等,这些症状持续出现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1.皮肤黄染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出现炎症、结石等原因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在体内积累形成黄染。胆红素是一种黄色色素,当其浓度增高时会导致皮肤和眼白变黄。皮肤黄染主要表现在巩膜、脸部、手掌等处,可能伴随轻微至重度的颜色变化。
2.瘙痒
胆汁淤积性黄疸中胆盐在皮肤表面累积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
瘙痒通常为持续性,且难以通过简单的行为缓解,如洗澡或搔抓。
3.疲劳
胆汁淤积性黄疸会引起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乏力和疲劳。这种疲劳感可能比普通疲劳更严重,即使休息充足也可能无法得到改善。
4.右上腹痛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由于胆道受阻,胆汁不能正常排出,此时压力增加,可能会引起右上腹疼痛。疼痛可能集中在右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背部或右侧肩部,深呼吸或剧烈活动时加剧。
5.灰白色便
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小肠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导致脂肪泻,使大便颜色变浅。粪便呈灰白色是因为胆汁分泌不足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流入小肠,使胆黄素无法被肠道吸收而随粪便排出。
针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可以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肝功能测试等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以及保肝药,重症者需及时手术治疗,如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应避免酒精和其他已知肝毒性物质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并定期监测症状和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