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蛀牙在临床上是指龋齿,并不是所有的龋齿都会发展为牙周炎,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而牙周炎则是在牙菌斑的侵袭下,牙周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两者在发病因素、易感人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1、发病因素:龋齿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清洁不到位,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经过细菌分解后形成酸性物质,不断腐蚀牙釉质导致的。牙周炎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石、菌斑过多堆积刺激牙龈,并且唾液分泌量大大减少,造成牙周组织破坏而引发;
2、易感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因牙齿开始发生钙化形成牙釉质时,牙菌斑中的细菌并未被机体清除,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即可诱发。另外,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也容易患上龋齿;
3、病理改变:因龋齿表面被牙釉质侵蚀,使其形成缺损,进而发展成为较深的牙周袋。而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
4、临床表现:蛀牙主要表现为对冷、热、酸、甜等外界刺激敏感,或出现疼痛。而牙周炎除上述刺激因素外,还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同时伴有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牙槽骨吸收导致的牙齿脱落。
如果患者自觉有龋齿或者牙周炎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或刷牙,定期到口腔科检查牙齿。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