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皮肤黏膜苍白、呕血、便血、颅内出血,治疗原则是预防出血和控制出血,建议及时就医。
1.贫血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此时凝血时间延长,容易出现轻微损伤后长时间流血不止的情况。贫血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器官组织供氧不足,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2.皮肤黏膜苍白
由于红细胞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单位体积内的血液颜色变浅,从而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的现象。
贫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有效地携带氧气到身体各处,导致皮肤和黏膜组织缺氧而呈现出白色。
3.呕血
呕血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受损或溃疡引起的,当患有新生儿出血症时,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进而引发呕血的症状。呕血通常发生在上消化道,如食管、胃或十二指肠,这些部位的黏膜受到损害时会引起出血,血液随着食物返回至咽喉部,经过口腔排出形成呕血。
4.便血
便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新生儿出血症可能导致结肠黏膜下毛细血管脆弱性增加,易破裂出血。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经粪便带出,主要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较少,在排出时可能会刺激直肠壁,引起疼痛感。
5.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会压迫脑干,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颅内出血通常发生在大脑内部,由于颅腔狭小,出血后极易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
针对新生儿出血症,可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等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维生素K以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对于重症患者,输血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新生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注意观察有无新的出血点,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