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呈红色且不成形可能是食物摄入过多色素、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结肠癌或痔疮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物摄入过多色素
食用含有大量红色素的食物后,色素未经充分消化吸收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减少此类食物摄入可缓解症状,如红心火龙果、胡萝卜等。
2.急性胃肠炎
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在炎症刺激下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出现腹泻和腹痛的症状。同时炎症还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治疗,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还可遵照医师的意见服用甲氧氯普胺片改善不适。
3.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使细胞受损脱落,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志贺菌毒素还会刺激肠壁内神经丛,引起平滑肌痉挛,进而诱发腹痛的现象发生。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4.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结肠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当肿瘤组织侵犯到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对邻近器官造成压迫和损伤,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和腹部疼痛。此外,肿瘤生长过程中不断增大的体积也会对肠道产生挤压,进而影响其正常运行,表现为排便不畅和大便形态改变。手术切除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5.痔疮
痔核破裂或者血栓形成会引起肛门局部血管扩张和充血,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引起痔核表面糜烂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体外,就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另外,痔核受到摩擦或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引起局部粘膜破损,进一步加重出血症状。患者可以听从医生意见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痒、止痛的作用。
建议进行粪常规、潜血试验以及结肠镜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或其他潜在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大便习惯,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