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就医助手

慢粒凝血功能正常吗

慢粒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取决于病情活动程度以及治疗反应。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增殖,会抑制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进而影响凝血功能。在未接受治疗或疾病活跃期,上述情况持续存在,此时凝血功能不正常;而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如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使病情得到控制,则凝血功能可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也会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慢粒凝血功能正常吗

对于慢粒患者而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至关重要,以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应避免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024-10-01 10:25举报/反馈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凝血功能APTT明显增高
APTT一般是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增高可能是由于药物因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症、肝功能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所导致,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药物因素如果患者长期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上述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咨询医生,同时还需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由于体内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APTT延长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3、凝血因子缺乏症凝血因子缺乏症是指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会出现APTT明显延长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4、肝功能异常如果患者肝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等症状,也会出现APTT明显增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注射用重组链激酶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凝血功能哪个数值比较重要
凝血功能的各项数值都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意义,一般临床是视病人情况出具检查项。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凝血功能指标有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等。 1.PT-凝血酶原时间 PT是指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和Ca2+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PT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用于评价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正常参考值为10~14秒。 2.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是在血浆中加入XII因子活化剂、Ca2+、磷脂启动血浆内源性凝血途径,观察血浆凝固时间。APTT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用于评价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正常参考值为32~43秒。 3.TT-凝血酶时间 TT是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检测凝血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正常参考值为16~18秒。 4.FIB-纤维蛋白原 FIB是通过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参考值为2~4 g/L。 还有一些指标例如:FDP-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T-凝血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功能的每项指标都具有其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意义,如遇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凝血功能差严重吗
新生儿凝血功能差,如果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一般不严重。如果是由于先天性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则是比较严重的。1、生理性因素新生儿凝血功能差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血小板数量较低,或者是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的血液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如果新生儿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不严重,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新生儿的营养均衡,适当多吃一些含有铁元素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来改善新生儿的症状。2、先天性血友病先天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此类新生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3、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的一种疾病,可能与免疫、遗传、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此类新生儿是比较严重的,建议患儿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4、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体内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较少、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瘀斑、呕血、便血等症状。建议患儿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氨甲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由于体内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新生儿凝血功能差的情况。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腔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