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长期过敏可能是由牙釉质损伤、牙龈萎缩、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牙釉质损伤
由于外伤、酸蚀等原因导致牙釉质表面受损,暴露了下方敏感的牙本质小管,使冷热刺激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而引起疼痛。可以使用脱敏牙膏进行缓解,如含有氯化锶等成分的产品可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减少敏感。
2.牙龈萎缩
由于长期刷牙方式不当、牙结石刺激等因素导致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使得牙颈部和牙根面暴露,对温度变化敏感。可以通过龈下刮治术来去除牙石和软垢,必要时还需行龈瓣手术以覆盖裸露的根面。
3.龋齿
细菌感染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破坏,当龋洞深入到牙髓腔内时,就会出现牙齿敏感的症状。对于浅表的龋损,可通过复合树脂充填术进行治疗;深达牙髓者需摘除坏死的牙髓后,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并封闭管腔。
4.牙周炎
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严重时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使牙龈退缩,露出更多的牙根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氯己定等抗菌药物的漱口水进行口腔护理,定期进行超声波洁牙也有助于控制病情。
5.牙髓炎
多由龋齿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发展而来,炎症或感染侵入牙髓组织,引起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开髓引流、根管治疗等,通过去除受累的牙髓组织,通常可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推荐的检查项目包括X线检查以评估牙釉质和牙槽骨的情况,以及探查是否有龋齿或牙周病的存在。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过量摄入酸性食物和饮料,有助于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