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经期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伴有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细菌上行性感染、激素水平失调、生殖道畸形、子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流产或分娩后感染等病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细菌上行性感染
由于宫颈黏液栓缺失或者其防御功能降低,病原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反应。针对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药物。
2.激素水平失调
激素水平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受细菌侵袭,引起子宫内膜炎。此时患者体内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进而出现异常脱落的情况。可以遵照医生指导服用戊酸雌二醇片、左炔诺孕酮片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3.生殖道畸形
生殖道畸形可能阻碍正常的生理液体流动,使阴道内的细菌易于进入子宫内膜,从而诱发炎症。对于存在生殖道畸形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处理,比如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阴道斜隔切开术等。
4.子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果术后未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如果是术后感染引起的,则需配合医生采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
5.流产或分娩后感染
流产或分娩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针对此类原因所致的子宫内膜炎,应遵从医生的意见,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涂片和B超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清洗阴道以防破坏正常菌群平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