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症状包括下腹部或盆腔疼痛、性交痛、月经不规律、排尿困难、便秘或腹泻,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下腹部或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由于生殖器系统炎症或其他病变引起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下腹部或盆腔区域疼痛。
这些疾病或病变会刺激局部神经纤维,导致异常放电和疼痛信号传递。该症状通常出现在下腹部或盆腔位置,可能伴有腰骶部不适感。
2.性交痛
性交时阴道壁受到摩擦或牵拉,可能会诱发盆底肌痉挛,进而引发性交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阴道入口处或盆腔周围,可能会影响性生活质量。
3.月经不规律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影响卵巢正常功能,从而出现月经不规律的现象。月经周期通常是指两次月经来潮的天之间的时间间隔,若此期间出现下腹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则可能是月经来临前兆。
4.排尿困难
如果是由膀胱炎、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会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当膀胱内储存一定量的尿液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排尿意愿,但此时膀胱收缩力减弱,因此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尿潴留。
5.便秘或腹泻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常因焦虑情绪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胃肠蠕动的功能,进而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的发生。便秘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难解;腹泻则伴随频繁的大便次数增多且呈水样状。
针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建议进行盆腔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评估盆腔结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疗法,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改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