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短时间内细菌大量繁殖并黏附在心脏内膜上引起的疾病,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是由缓慢发展的感染导致的。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快速侵犯心脏内膜,在该处形成微小血栓,导致炎症反应。其病理特征为瓣膜赘生物形成、心肌炎和心包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引起,这些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心脏,逐渐繁殖并在瓣膜表面形成纤维蛋白样沉积物,即“瓣膜瘤”。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增强、贫血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伴随长期低热、疲劳、脾肿大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这两种类型的心内膜炎通常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血培养和血沉率测定。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和瓣膜上的赘生物,血培养可用于鉴定致病菌株,血沉率测定评估血液中的炎症指标。两种类型的心内膜炎均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疗程长度。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带有致病菌的物品和环境,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