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肢的抬高、制动、活动、饮食、药物,能够促进静脉血栓的恢复,防止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建议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通过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检查明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患肢的抬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腿部,会导致患肢出现肿胀、疼痛,此时需要将患肢抬高,能够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
2、制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需要对患肢进行制动,防止在活动的过程中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
3、活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需要对患肢进行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4、饮食:患者可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排骨汤、牛肉等,不要进食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注意多饮水,避免因血液过于黏稠而导致血栓形成;
5、药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能够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果下肢静脉血栓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可以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要注意规律进行抗凝治疗,同时要进行定期复查,复查时要观察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指标的水平。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急性期要避免下床活动,以免加重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