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进而引起听力障碍、脑损伤和生长发育迟缓。
1.高胆红素血症
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摄取和处理的能力。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节、丘脑等部位,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活动,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2.核黄疸
当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时,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此时容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该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痉挛发作、肌张力减退或消失等症状,严重者可留有后遗症。
3.听力障碍
胆红素会抑制听觉感受器对声波的敏感度,使声音传导受阻,从而引起听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性的听力损失,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4.脑损伤
胆红素进入大脑后,会与脑组织中的钙离子竞争,干扰正常的神经传递,造成神经功能紊乱。脑损伤可能表现为昏迷、惊厥、运动障碍等,长期存在则会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5.生长发育迟缓
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迟缓可能导致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新生儿黄疸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疗以降低胆红素浓度,如间断照射模式或连续照射模式。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