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可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喂养不当、脾胃功能虚弱、食物过敏等引起,表现为频繁腹泻、水样便、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如感染性因素需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性因素则需调整饮食结构,脾胃功能虚弱则需健脾胃治疗。
1.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肠道所致。这些病原体会刺激肠黏膜,导致其炎症反应和消化吸收障碍,进而引起腹泻。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病因,可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抗感染治疗。
2.非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突然变化、护理不当、乳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等。当小儿受到非感染性因素的影响时,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腹泻。对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腹泻,首先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其次可以使用丁桂儿肚脐贴、复方胃蛋白酶散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指过量进食或给予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胃肠负担过重,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出现腹泻的症状。调整饮食结构是解决喂养不当引起的小儿腹泻的关键所在,例如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4.脾胃功能虚弱
脾胃功能虚弱可能源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使脾脏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不能正常升清降浊,导致水湿内停,进一步发展为腹泻。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的主要方法,可通过服用婴儿健脾散、醒脾养儿颗粒等中成药改善病情。
5.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由特定食物中的蛋白质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食用致敏食物后,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腹泻、皮疹等症状。治疗小儿食物过敏需立即停止接触致敏食物,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抗组胺类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加重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