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可以采取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人工骨填充、骨增量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1.骨移植
骨移植通过将自身健康的骨骼组织移植到受损区域来修复缺损部位。通常采用自体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适用于存在感染风险较低且需要恢复功能快速的患者;同种异体骨移植则适合于感染控制良好的复杂病例。
2.自体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是将个体自身的健康骨质从一个位置取出,并将其植入至缺损处以促进愈合的一种手术方法。
此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小型至中型范围内的骨缺损情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用于较大面积的病变区域。
3.异体骨移植
异体骨移植是指从已故或捐献者的骨骼中获取骨质材料,并将其植入受者体内以填补其缺失部分的做法。对于无法获得足够自身骨源或者因感染等原因不适合使用自体骨移植时,可考虑使用异体骨移植。
4.人工骨填充
人工骨填充使用合成材料如磷酸三钙、硫酸钙等替代天然骨质,旨在提供支撑并促进软组织覆盖。当患者有禁忌证或不耐受自体/同种异体骨移植时,可选择使用人工骨作为临时性解决方案。
5.骨增量术
骨增量术包括扩孔术、骨增量术和引导骨再生术,旨在增加新骨形成量以支持种植体固定。该方法常用于改善颌骨体积不足的情况,为随后的种植手术创造适宜条件。
在实施任何骨缺损修复方案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局部软硬组织质量,确保无禁忌证后再行相应治疗。此外,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愈合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