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肌束震颤是一种不受意志支配的运动障碍,确诊的方式主要借助临床症状、肌电图检查、基因检测等方式。若不确定自身是否患有良性肌束震颤,可到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
1、临床症状:良性肌束震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发生于一侧上肢,大部分为双上肢起病,通常表现为不自主的上肢抖动,在紧张时加重,在休息时减轻,入睡后消失,手部颤抖也可同时发生,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
2、肌电图检查:进行体格检查时,良性肌束震颤的典型特征是在静止状态下出现细微的肌束颤动,在精神紧张时加剧,轻度震颤肉眼无法观察到,少数患者可有单侧的肌肉震颤,在精神紧张时减轻,入睡后消失,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3、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致病基因,若存在,可确诊为良性肌束震颤。若存在致病基因,则可能会导致良性肌束震颤,但一般此类疾病较为少见;
4、其他:若存在良性肌束震颤,还可能会伴有焦虑、睡眠障碍、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此外,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良性肌束震颤,如小脑的肿瘤、血管瘤、脑炎、脑外伤等,还可能会伴有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良性肌束震颤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建议积极就医。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并注意规律作息,同时还可适当进行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