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可能导致下肢缺血、肢体溃疡、皮肤颜色改变、间歇性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危害。
1.下肢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时,下肢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血液供应,导致下肢缺血。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2.肢体溃疡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供氧不足及营养缺乏,出现坏死而形成溃疡。溃疡通常出现在脚趾或足部边缘,愈合缓慢且易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增加截肢风险。
3.皮肤颜色改变
下肢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血液流动不畅,从而影响到皮肤的正常微循环。皮肤可能呈现苍白、青紫等异常颜色变化,这些颜色的变化通常是由于血液供应减少所引起的。
4.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下肢肌肉在活动时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而在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的一种疾病状态。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肌肉疼痛、无力或抽筋,在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会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血液凝固因子活化,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下肢动脉硬化使得下肢血液循环减慢,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可能移动至肺部造成肺栓塞,威胁生命安全。
建议定期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或游泳,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