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2024-09-04 12:51 举报/反馈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等紫癜症状的一种疾病。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特定药物干扰巨核细胞发育或直接抑制血小板产生所致。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干扰血小板生存周期或诱导免疫反应而降低血小板计数。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如轻微创伤后长时间出血不止、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以及鼻衄等。严重时可伴有器官出血,如颅内出血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胃肠道出血则会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血小板。此外,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巨核细胞增生情况,以及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水平。治疗措施需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开始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对于急性出血事件,可以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风险,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刷牙时造成局部损伤。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