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可能表现为腹部不适、腹泻、腹痛、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结肠镜检查。
1.腹部不适
结肠息肉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腹部不适,但在较大或较多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不适感。此症状可能出现在上腹部至下腹部之间,程度可轻可重。
2.腹泻
结肠息肉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刺激肠道黏膜,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所致。腹泻多发生在左下腹,可能伴有水样便或糊状便。
3.腹痛
结肠息肉存在时,当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堵塞部分肠腔,此时会导致肠管出现狭窄的情况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缺血,进而产生疼痛的感觉。腹痛一般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有时伴随腹部压痛。
4.便血
结肠息肉表面糜烂、溃疡时,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形成便血。便血通常为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混入其中,严重者可能出现大量出血。
5.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息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不规律,从而引起排便习惯改变。这种变化可能包括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次数增多等。
针对结肠息肉的症状,建议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5-氨基水杨酸制剂以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有症状且存在癌变风险的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是优选治疗方法。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病情变化。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