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发热、苍白、嗜睡、喂养困难,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新生儿感染,应立即就医。
1.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胆管黏膜,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发黄疸。黄疸通常出现在巩膜、皮肤和黏膜上,可能伴有瘙痒。
2.发热
由于感染性因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发热。发热可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3.苍白
贫血是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引起皮肤和黏膜苍白。苍白往往从面部开始,然后蔓延到全身。
4.嗜睡
败血症会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P物质、β-内啡肽等,这些物质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导致睡眠增多。嗜睡常伴随反应迟钝、吸吮反射减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出现昏迷。
5.喂养困难
当患儿存在败血症时,其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消化吸收障碍,可能会出现厌食、呕吐等情况,导致喂养困难。此类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血培养以及B超检查。
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体温和体重,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