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腐蚀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不当饮食习惯及化学腐蚀剂摄入引起,治疗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患者应尽快就医以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通过产生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和空泡细胞毒素C,这些物质可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胃黏膜下血流量减少,影响其防御功能,从而增加对有害因素的敏感性,易发生胃黏膜糜烂、出血等病变。
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胃黏膜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酒精滥用
酒精滥用会引起胃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急性糜烂、溃疡形成。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胃炎的关键措施,同时可以遵医嘱口服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
4.不当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食物等,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造成局部炎症反应。改善饮食结构,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高脂肪食物,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
5.化学腐蚀剂摄入
化学腐蚀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立即用清水漱口,催吐以排出未吸收的腐蚀剂,并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处理。
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此外,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