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通过其表面的荚膜侵入人体,荚膜中的多糖可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则发生免疫反应,吞噬细胞会迅速清除入侵的细菌,同时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包括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它们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发强烈的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损伤组织器官。脑膜炎球菌感染后,会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
诊断脑膜炎球菌感染时,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以及细菌培养。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增多并以多核细胞为主,有时蛋白含量也会增加。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出现并发症者,应给予相应支持疗法,如补充电解质平衡紊乱。
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的关键是接种疫苗,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共用水具,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