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临别前的期待、分离中的焦虑和重新适应。
分离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源于个体对与重要依恋对象分离的预期或实际体验到的痛苦反应。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早期环境以及大脑发育有关。典型表现为过度担忧亲人离开后自己的安全和生存能力,伴随着明显的不安、恐慌感,可能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分离焦虑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访谈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包括心理测量工具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脑电图或心脏监测来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原因。治疗分离焦虑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严重病例,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也可遵医嘱使用。
面对分离焦虑,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认知重构和放松技巧训练缓解情绪压力。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