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儿童。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口痛、手足口部位皮疹,或者是出现疱疹的症状。治疗手足口病需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退热、止痛、抗病毒和对症治疗等。
1、退热:若患者体温在38.5°C以下,建议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等,帮助机体散热,促进疾病的恢复;
2、止痛:若患者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进行止痛治疗,缓解不适症状。但该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肾功能等损害;
3、抗病毒:若患者症状较严重,病毒感染全身,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若患者皮肤表面有皮疹、疱疹,可能是由于病毒对皮肤黏膜造成损伤,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4、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复方甘草片、肺力咳合剂等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由于疾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患者没有痊愈前,要避免外出或接触其他人,以免出现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