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都属于心脏功能的异常状态,但两者在病程、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病程:急性心衰的病程通常>14天,而慢性心衰的病程通常>3个月;
2、诱因:急性心衰常由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或烧伤、严重贫血、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导致心脏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常,而慢性心衰常由于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出现障碍,以及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引起;
3、临床表现:急性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还会出现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慢性心衰的症状多种多样,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头晕、心慌、运动耐量下降等,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4、诊断:急性心衰依据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及端坐呼吸等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即可。慢性心衰依据症状、体征、心脏超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后,可通过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以及吸氧等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5、治疗:急性心衰以及慢性心衰,均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片、呋塞米片等强心药物,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药物,硝酸甘油片等扩血管药物,以及呋塞米片等利尿药物。慢性心衰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吲哚布芬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可以使用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进行治疗。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