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恶心
恶心通常由食物中存在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导致。这些致病菌产生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恶心感。恶心感主要发生于上腹部,有时伴随有呕吐冲动。
2.呕吐
当细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进而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可能发生在任何位置,但通常始于贲门和食管下端。
3.腹痛
腹痛可能是由于食物不耐受或感染性肠炎引起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此时会因为局部组织损伤而感到疼痛。腹痛一般集中在肚脐周围,但也可能扩散到其他区域。
4.腹泻
腹泻通常是由于食物中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同时也会攻击正常的肠道细胞,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腹泻多发生在小肠和大肠,表现为频繁的大便次数和稀薄的粪便。
5.发热
发热是身体对感染或有害物质的防御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热通常会导致全身各处温度升高,包括皮肤表面和内部器官。
针对食源性疾病,可以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以及特定病原体检测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