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水肿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尿量减少、皮肤苍白、嗜睡、体重增加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凹陷性水肿
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从而形成凹陷性水肿。这是由于血液中的白蛋白主要起到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凹陷性水肿通常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如足部、踝部等。
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受重力影响易发生液体积聚。
2.尿量减少
低蛋白血症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导致尿量减少。因为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当血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时,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引起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和味道改变。这种变化通常是因为血液稀释不足,使得尿液中的废物浓度增高所致。
3.皮肤苍白
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了红细胞的正常运输氧气能力,因此会出现皮肤苍白的现象。皮肤苍白往往出现在颜面、手掌和脚底等部位。肤色对比周围正常皮肤明显变白。
4.嗜睡
低蛋白血症会造成脑部供氧不足,引发疲劳感并使人感到昏昏欲睡。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来携带的,而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降低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嗜睡状态多发生在白天,且无法被常规睡眠所改善。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症状。
5.体重增加
低蛋白血症会引起水钠潴留,使机体处于水肿状态,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这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水分从血管壁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引起水肿。体重突然增加伴随着浮肿的感觉,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此外还可能出现手脚发胀的情况。
针对低蛋白血症水肿的症状,可以进行血液生化检查以评估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也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相关的问题。治疗措施包括补充白蛋白,例如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以及使用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如呋塞米。患者平时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定期监测体重和水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