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的传染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垂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果怀疑感染或已确诊,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以减少传播风险。
1.血液传播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复制并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的HBsAg、HBeAg等标志物水平升高。此时若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则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时,应确保所用器械已严格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2.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阴道、肛门或口腔性行为而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病毒。这种途径使得病毒直接从感染者体液(如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预防此种传播的关键是使用安全套或其他屏障方法。此外,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也是必要的。
3.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指母亲携带的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在分娩过程中传给胎儿,通常发生在宫内或产程中。这是因为母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为了防止垂直传播,建议对所有孕妇进行乙型肝炎筛查,并在必要时提供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感染的母亲,应在孕期后期开始抗病毒治疗。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受污染的生活用品,例如牙刷、剃须刀等,也可能成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途径。因为这些物品可能沾染了感染者唾液中的病毒。为降低此风险,个人应尽量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并经常清洗和消毒常用物品。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苹果等,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