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CT影像表现包括脑水肿、脑实质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梗死灶,这些发现提示可能存在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1.脑水肿
脑水肿是由于脑组织内水分增加导致的病理状态,可能由缺血、炎症或其他损伤引起。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神经细胞代谢异常,从而引发脑水肿。脑水肿通常发生在大脑皮层下区域,如颞叶、额叶等,可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
2.脑实质低密度
脑梗塞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坏死后呈液化状态,形成低密度影。
脑实质低密度多见于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等处,表现为CT图像上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域。
3.脑室受压变形
当脑水肿严重时,会压迫周围的脑室系统,导致其形态发生改变。脑室受压变形通常表现为脑室变窄或消失,此时在CT影像上可见脑室位置出现异常。
4.中线结构移位
中线结构包括脑干和丘脑等重要结构,当受到外力冲击或内部压力增高等原因导致移位时,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颅内病变。中线结构移位通常指脑干或丘脑向对侧偏移,这可能是由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所致。
5.脑梗死灶
脑梗死灶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局部组织死亡形成的病灶,其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脑梗死灶通常位于大脑皮层下区域,如豆纹动脉供血区、内囊后肢等,在CT影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阴影。
针对脑梗塞的CT影像表现,可以进行头颅CT平扫以评估病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如遵医嘱使用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同时注意饮食健康,减少高脂食物摄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