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通常表现为疼痛、身高缩短、脊柱变形、骨脆性增加和负重困难,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1.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强度降低,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骨折。当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时,会引起腰部和背部剧烈疼痛。疼痛通常位于下背部,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2.身高缩短
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加快,骨量逐渐减少,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骼支撑能力减弱,从而出现身高缩短的现象。身高缩短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女性更易出现。
3.脊柱变形
脊柱变形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高度丢失,进而引发脊柱前倾或后凸等畸形改变。脊柱变形主要表现在胸腰段,可伴随驼背或圆肩等姿态异常。
4.骨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微结构被破坏,骨基质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脆性增加可能导致轻微跌倒或日常活动即可导致骨折,如髋部、手腕或脊柱骨折。
5.负重困难
负重困难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肌肉无力和关节僵硬所致,这些情况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使人难以承受体重。这种症状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在行走或站立时间较长时更为明显。
针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建议进行X线检查、CT扫描或双能X线吸收法来评估脊柱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阿伦磷酸钠、唑来膦酸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患者平时应注意均衡饮食,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虾皮等,适当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