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能口服是因为与胰岛β细胞膜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胃肠道菌群失调、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原失衡、胰蛋白酶抑制剂缺乏等。口服胰岛素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不良后果,需通过注射给予。
1.与胰岛β细胞膜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胰岛β细胞膜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其表达的胰岛素分子结构改变,使机体产生针对这些异常蛋白的自身抗体,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会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血糖水平调节。
因此,为了防止这些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循环中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素不宜口服。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是指胰腺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的情况,此时胰腺产生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替代体内缺失的胰腺功能。
3.胃肠道菌群失调
胃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可能导致部分人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对于存在胃肠道菌群失调的人群,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进行调理。
4.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原失衡
胰蛋白酶原是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水解酶前体,在十二指肠内被肠激酶激活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后,能催化胰蛋白酶原转化为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抑制物,后者对胰蛋白酶具有灭活作用。当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原失衡时,会导致胰蛋白酶原提前激活,诱发胰腺炎的发生。胰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质分解酶,能够帮助人体消化蛋白质类的食物,若患者存在胰蛋白酶原缺乏的情况,则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5.胰蛋白酶抑制剂缺乏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存在于胰液中的蛋白质,它能特异地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保护了胰腺不受自溶而保存其正常生理功能。胰蛋白酶抑制剂缺乏使得胰蛋白酶失去抑制,易引起自身消化而导致胰腺炎的发生。补充外源性胰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胰腺炎,例如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分泌,间接促进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和分泌。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胰岛素治疗效果;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症状,如甲状腺肿大等。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及血清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以进一步确定是否适合口服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