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滞留需及时拔除以防影响颌骨发育,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等问题。滞留的乳牙还可能引起牙齿移位或咀嚼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口腔健康。
1.牙龈炎
牙龈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牙龈组织进一步受损,甚至引起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因此,在诊断为牙龈炎后,应尽快进行彻底的口腔清洁和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于长期食物残渣堆积导致的牙菌斑、牙石刺激所致。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加重,进而影响到周围的牙槽骨,造成牙槽骨吸收。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牙周炎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超声波洁治术来清除牙结石和软垢;重度以上则需结合药物治疗如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等。
3.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是指支持牙齿的骨头逐渐变薄并消失的过程,这会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这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咬合压力不均衡所造成的。正畸矫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牙齿位置来改善咬合关系,减轻对牙槽骨的压力,从而减缓或停止其吸收。
4.牙齿移位
当乳牙发生早失时,邻近的恒牙可能会向缺隙处倾斜移动,导致间隙缩小或者无法被正常萌出,继而导致牙齿排列不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定期带孩子去牙科医生那里做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咀嚼功能障碍
咀嚼功能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牙齿缺失或畸形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食物的磨碎和消化过程,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针对此类问题,可采用功能性矫治器或肌功能训练等方式来改善咀嚼效率。例如,佩戴定制的夜用牙套或白天使用的固定矫治器,以调整上下颌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硬质食物过度磨损,保护好剩余的乳牙,以免诱发或加剧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可通过X线检查评估恒牙胚发育及萌出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阻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