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原则包括氧疗、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体位引流以及胸腔穿刺引流等措施。
1.氧疗
通过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来纠正低氧血症,具体可通过面罩给氧、鼻导管高流量湿化给氧等方式实现。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在实施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防止过度氧疗导致的副作用。
2.机械通气
使用呼吸机辅助或控制患者呼吸,以改善通气不足或换气障碍。
主要针对急性呼吸衰竭中严重的通气或换气功能不全情况。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补充缺失或不足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起呼吸困难的情况有帮助。通常采用喷雾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需要监测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
4.体位引流
改变身体姿势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促进分泌物排出,缓解呼吸道阻塞。主要用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实施前需评估患者耐受程度及是否存在禁忌证。
5.胸腔穿刺引流
通过抽取积液或气体减轻胸腔压力,缓解因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急性呼吸衰竭中的胸腔积液患者有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注意穿刺点感染等问题。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加重的操作,如禁食禁水,保持安静,减少体力活动。同时,建议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接受专业救治,以便及时处理潜在的生命危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