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吸收不良可以通过血常规、血生化、乳糜试验、小肠黏膜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鉴于小肠吸收不良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状况,建议及时就医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血常规
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等指标是否异常,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采集静脉血样,在无菌条件下离心分离后送检,通常需要空腹采样。
2.血生化
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分析等项目,可反映身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及脏器功能状态。
一般采取肘正中静脉穿刺抽血,采样后需静置30分钟以上再送至实验室分析。
3.乳糜试验
乳糜试验旨在检测血液中脂肪含量是否增高,以协助诊断脂类消化吸收障碍。患者于检查前一日晚8时起禁食至次日晨8时,并保持充足休息。
4.小肠黏膜活检
小肠黏膜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获取小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有助于明确小肠是否有炎症、溃疡等问题。在全身麻醉下取出一小块小肠组织样本,然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5.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钡餐造影、超声波扫描等,能够显示小肠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如扩张、狭窄等。X线钡餐造影前需空腹至少6小时;超声检查则需提前预约并按指示饮水充盈胃肠道。
上述各项检查前,应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及含乳制品,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若有特殊饮食要求,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