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慢性肾炎、糖尿病以及过期妊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母体心脏负担增加,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变。若出现心悸、气促等不适,应尽快就医以评估风险并接受适当治疗。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进而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控制血压是关键,如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等药物。
2.贫血
贫血会影响母体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补充铁质、叶酸等造血原料,严重时需输血,以改善贫血状态。
3.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受损,无法正常过滤废物和液体,这可能导致水肿和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限制盐摄入量,保持低钠饮食,有助于缓解水肿和降低血压。
4.糖尿病
高血糖水平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肾脏和神经系统损伤,这些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调整饮食结构并定期运动。
5.过期妊娠
过期妊娠是指胎儿头围增大,压迫到孕妇的心脏,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
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血压、尿蛋白定量、超声检查等,以及必要时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